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脾、胃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种子。
形态特征:药材加工品呈扁平方块状。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有多数孔洞和孔隙,杂有纤维和种子。质地松脆而粗糙,断面黄黑色,易起层剥离。气特异,味微酸涩。
内服:煎服3~10g;入丸散,每次2~3g。
外用:适量,研未调敷。
炮制:1、夏季果实成熟采下,晒干,搓去膜翅取出种子。取种子55kg浸入温水中,待发酵后,加入榆树皮面5kg,红土15kg,菊花末2.5kg,加适量温开水混合均匀,如糊状,摊平约1.3cm厚,切成径约6.7cm的方块,晒干,即为成品。
2、5~6月间采果取仁,用种子60%,异叶败酱20%,加榆树皮10%,混合制成扁平方形,晒干。
功效:消积杀虫。
主治:用于小儿疳积,蛔虫病,蛲虫病。
脾胃虚弱者慎用。不宜多服。
1、脾胃有虫,食即作痛,面黄无色:以石州芜荑仁二两,和面炒黄色为末。非时米饮服二钱匕。(《千金方》)
2、制杀诸虫:生芜荑、生槟榔各四两,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汤下。(《本事方》。
3、疳热有虫,瘦悴,久服充肥:用榆仁一两,黄连一两,为末,猪胆汁七枚和,入碗内,饭上蒸之,一日蒸一次,九蒸乃入麝香半钱,汤浸蒸饼和,丸绿豆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米饮下。(钱氏《小儿直诀》)。
4、腹中鳖瘕:平时嗜酒,血入于酒则为酒鳖;平时多气,血凝于气则为气鳖;虚劳痼冷,败血杂痰,则为血鳖。摇头掉尾,如虫之行,上侵人咽,下蚀人肛,或附胁背,或隐胸腹,大则如鳖,小或如钱。治法惟用芜荑(炒)煎服之,兼用暖胃益血理中之类,乃可杀之。若徒事雷丸、锡灰之类,无益也。(《仁斋直指方》)
1、《本经》:五内邪气,散皮肤骨节中淫淫温行毒,去三虫,化食。
2、《别录》:逐寸白,散肠中喘息。
3、《本草纲目》:猪胆汁丸服,治结阴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