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苋菜、光苋菜。
性味:味甘,性微寒。
归经:归大肠、小肠经。
入药部位:为苋科植物凹头苋Amaranthuslividus和反枝苋Amaranthusretroflexus的全草或根。
形态特征:凹头苋,主根较直。茎长10-30cm,基部分枝,淡绿色至暗紫色。叶片皱缩,展平后卵形或菱状卵形,长1.5-4.5cm,宽1-3cm,先端凹缺,有1芒尖,或不显,基部阔楔形;叶柄与叶片近等长。穗状花序。胞果扁卵形,不裂,近平滑。气微,味淡。
内服:煎汤,9-30g;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
主治:用于痢疾,腹泻,疔疮肿毒,毒蛇咬伤,蜂螫伤,小便不利,水肿。
1、治痢疾:凹头苋30g,车前子15g。水煎服。(《河南中草药》)
2、治痔疮肿痛:鲜野苋菜根30-60g,猪大肠1段。水煎,饭前服。
3、治蛇头疔:鲜野苋叶和食盐捣烂敷患处。(2-3方出自《福建中草药》)
气虚、寒湿久痢忌服。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缓和止痛,收敛,利尿,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