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通草、附支、丁翁。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小肠、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三叶木通Akebia tri foliata(Thunb.)Koidz.或白木通Akebia tri oliata (Thunb.)Koidz.ar.australis(Diels)Rehd.的干燥藤茎。
形态特征:本品呈圆柱形,常稍扭曲,长30~1750px,直径0.5~50px。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外皮粗糙而有许多不规则的裂纹或纵沟纹,具突起的皮孔。节部膨大或不明显,具侧枝断痕。体轻,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较厚,黄棕色,可见淡黄色颗粒状小点,木部黄白色,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髓小或有时中空,黄白色或黄棕色。气微,味微苦而涩。
用法:3~6g。
炮制:除去杂质,用水浸泡,泡透后捞出,切片,干燥。
功效: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
主治:用于淋证,水肿,心烦尿赤,口舌生疮,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与车前子、滑石等配伍,如八正散治疗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
2、《小儿药证直诀》:与生地黄、甘草、竹叶等配伍,如导赤散用治疗心火上炎,口舌生疮,或心火下移于小肠而致的心烦尿赤。
3、《杨氏家藏方》:桃胶(炒)、木通、石膏各一钱,水一盏,煎七分,食后服。用于血淋作痛。
孕妇慎用。
1、《别录》: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疗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痿、踒折、齆鼻息肉,堕胎,去三虫。
2、《药性论》:主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睡,主水肿浮大,除烦热。
3、《食疗本草》:煮饮之,通妇人血气,又除寒热不通之气,消鼠痿、金疮、踒折,煮汁酿酒妙。
4、《本草拾遗》:利大小便,令人心宽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