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中医治疗疾病方面具有协调阴阳、扶正祛邪和疏通经络等作用效果也比较显著,同时还是很好的养生方法,但是在针灸过程中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下面为大家介绍针刺过程中出现意外时的处理方法。
1.滞针
针刺进皮后,有时遇到捻转、提插发生困难,甚至不能将针退出者,称为“滞针”。大多因受术者紧张而引起肌肉痉挛,或捻转幅度太大以致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对精神紧张者应解除其顾虑,放松肌肉,或在附近按摩。若因肌纤维缠绕针身,可反向捻转,待针松动后出针。
2.晕针
初次接受针刺者往往由于精神过于紧张,或体质虚弱,疲劳、空腹,或针刺手法过强等原因,均易引起晕针。其表现为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多汗肢冷等。出现晕针现象时,应立即全部出针,平卧,放低头部,喝少量凉开水,休息片刻即可恢复。
3.刺伤重要脏器
针刺过程中或留针时出现心跳增快、气闷、紫绀等症状,大多是由于刺伤心、肺,肾、髓等重要脏器而引起,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4.断针
多因针身锈损剥蚀,或捻转手法太强,或滞针、弯针后处理不当,致使针身折断,残断留在体内。此时要沉着、冷静,用左手固定穴位周围皮肤,不要移动体位,如断端露于皮外的,可用手或镊子拔出,如断针深不可见,应手术取出。
5.弯针
进针时指力不匀,用力过猛,或进针后因强烈针感使针刺部位的肌肉急剧收缩,或留针时变动体位,均可使针身弯曲。遇到弯针,宜将针顺势拔出。如因体位变动所造成,应先恢复原来体位,然后出针。
6.皮下瘀斑
由于脸部特别是眼周的肌肤比较薄,毛细血管也比较丰富,所以一般拔针时按压针口的时间也会相对延长,如果止血时间不够,就容易造成皮下毛细血管出血引起瘀斑,类似皮肤的瘀伤。这个时候不要慌张,瘀斑形成的24小时以内,用冰水敷伤口,以收缩毛细血管止血;如果已经过了24小时,可以用热毛巾敷伤口,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瘀斑散去。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各种针刺时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法,如果针刺时出现意外情况,千万不要惊慌,应沉着应对。
中医针灸养生的7大注意
针灸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治疗身体腰酸背痛疾病,还可以帮助减肥。那么针灸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可以用针灸来养生,但是要注意针灸养生七大事项要注意。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总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者对病人认真负责,严肃细心,集中精神等均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 上一篇:小心!艾灸会带来这4个副作用
- 下一篇:艾灸养生 注意3件事才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