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出自1.《别录》。
2.《唐本草》:石决明是鳆鱼甲也,附石生,状如蛤,惟一片无对,七孔者良。今俗用者紫贝,全别,非此类也。
3.《蜀本草》:石决明,今出莱州即墨县南海内,三月、四月采之。
4.《开宝本草》:石决明生广州海畔,壳大者如手,小者如三两指;其肉南人皆啖之。亦取其壳,以水渍洗眼。七孔、九孔者良,十孔以上者不佳。
5.《本草衍义》:石决明,《经》云味咸,即是肉也。人采
【拼音名】Shí Jué Mínɡ
【英文名】Sea-ear Shell
【别名】鳆鱼甲、千里光、真海决、海决明、海南决、关海决、鲍鱼壳、九孔石决明、鲍鱼皮、金蛤蜊皮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耳鲍、羊鲍等的贝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2. 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H.gigantea discus Reeve]3. Haliotis asinina Linnaeus4.Haliotis ouina Gmelin
采收和储藏:一般在夏、秋季进行采捕,将捕捉的鲜鲍除肉,取贝洗净,晒干。
【原形态】
1.杂色鲍,贝壳呈卵圆形,壳质坚实,壳长80-93mm,宽58-68mm,壳顶钝,位于壳后端,螺旋部矮小,略高于体螺层的壳面,螺层约3层,缝合浅浅,自第2螺层中上部开始至体螺层边缘末端。壳表有30多个排成一列整齐而逐渐增大的突起和小孔,前端突起小而不显着,不开孔的突起顶部呈下陷凹窝;有6-9个突起特大,开孔与内部相通,形成呼水孔,有呼吸及排泄作用,亦可从孔道伸出触手。体螺层被突起和小孔隔成的螺肋区,成一宽大的倾斜面,占壳的绝大部分;其表面还生有不甚规则的螺肋和细密的生长线,随着贝壳的生长时期,发达的生长线逐渐形在明显的褶襞。壳表面为绿褐色,或掺有黄、红色形成的杂以斑。但常因附生其他生物,如苔藓虫、石灰虫等,以致往往呈灰褐色。成体壳顶磨损部,显露珍珠光泽,壳内面银白色,珍珠样彩色光泽强。壳口卵圆形,与体螺层大小几相等。体柔软,头部背面两侧各有一细长的触角和有柄的眼各1对,在腹面有一向前伸展的吻,口纵裂于其前端,内有颚片和舌齿,足极发达,口与壳口相等,分为上足和下足两部,下足呈盘状,整个足部背面中央的肌肉降起呈圆柱状,构成大型的右侧壳肌,背面与贝壳相连。于右侧壳肌下缘,可见一般消化腺为深褐绿色;生殖季节的生殖腺,雌性呈灰绿色,雄性呈乳黄色。无厣。
2.皱纹盘鲍,贝壳呈椭圆形,壳长120-125mm,宽82-85mm,扁平的壳顶位于壳的偏后方,稍高于壳面,螺层约3层,各层间缝合线浅,自第2螺层中部始,具1列由小渐大,沿右至左的螺旋排列的突起,20-30个,至体螺层的边缘,近壳口3-5个突起,开也与外面相通,形成呼水孔,沿着呼水孔列左下侧面有一条明显的螺沟。壳面深绿褐色,有许多粗糙而不规则的皱纹,较大的贝壳上常有苔藓虫和龙介等形成突起的附着物,壳内面银白色,带珍珠样光泽。
3.耳鲍,贝壳较小而扁,呈耳状,壳长65-70mm,壳宽小于壳长的1/2,壳高约相当于壳宽的1/3。壳薄,略扭曲,从第2螺层主体螺层边比有呼水孔列,有30个左右的突起,末端最大的4-7个开孔,以6个开孔较多见,从第2螺层至贝壳边缘有4-5条明显的螺肋。壳面生长线明显,壳表颇为光滑美丽,常呈翠绿色或黄褐色,并布有紫褐色和土黄色三角形斑纹,有的还杂有多种色彩组成的不规则云状斑,壳内面银白色,有淡绿色闪光及珍珠光泽。
4.羊鲍,贝壳短宽,较薄,呈扁平卵圆形,壳长80-88mm,最大也可达100mm以上,壳宽约为长的5/7,高级为长的1/4-1/5,壳顶位于近中部,螺旋部与体螺部约各占一半,螺层约4层,从第3螺层至体螺层边缘,有20余个突起,近壳口的4-5个开口,呈管状的呼水孔,其余全盲闭。壳面螺肋宽大使壳面粗糙不平,有时具苔藓虫等形成的疣状突,壳表灰绿色或裼色,散有橙黄色和白色花斑。壳内面银白色,带有青绿的珍珠光泽。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活于暖海低潮线附近至10m左右深的岩礁或珊瑚礁质海底,以盐度较高、水清和藻类丛生的环境栖息较多,用宽大的腹足爬行或牢固地吸附于岩石上或潜伏于礁缝内。当摄食时将齿舌先端伸出来,于岩石表面舐食硅、红、褐等藻类。
2.喜生活于潮流通畅、透明度高、褐藻繁茂的水域,栖息于水深3-15m处,于低潮线附近或20m以下的深水区则数量较少。幼体主食硅藻,成体多以褐、红藻类为食,也食有孔虫和桡足类、多毛类等小动物。
3.生活于暖海低潮线以下的岩石、珊瑚礁及藻类丛生的海底其足部肌肉特别肥厚,运动力强,足后部有一深的纵沟,常把足部翻转上来包埋整个贝壳。肉质细嫩、鲜美,为名贵的海产品之一,唯产量远不如杂色鲍多。
4.生活于潮下带岩石、珊瑚礁及藻类较多的海底。
资源分布:1.分布于浙江(南部)、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为我国南方优良养殖种类之一。
2.分布于辽宁、山东及江苏连云港等地。为我国鲍属中个体最大,产量最多的良种。现不仅适应于我国北方沿海养殖,且已南移到福建沿海人工养殖获得成功。
3.分布于海南岛和西沙、东沙群岛及台湾海峡。
4.分布 于耳鲍相同,但产量不多。
【栽培】
生活习性 鲍在自然界海区栖息于海水透明度大、盐度高、水流通畅、海藻丛生的岩礁地带,夜间四处觅食。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繁殖期因地区和种类而异,一般在6-9月。幼鲍生长发育较慢。
养殖技术 人工养殖时,首先要作亲鲍选择,杂色鲍要求体长6cm,皱纹盘鲍要求8cm以上。性腺外观丰满。产卵池要保持水质清洁,使亲鲍自然产卵或用紫外线照射法、变温刺激法等催产。受精卵比重大于海水,可反复洗涤除去死卵及多余精液以使胚胎良好发育。当胚胎发育至担轮幼虫或面盘幼虫精液以使胚胎良好发育。当胚胎发育至提轮幼虫或面盘幼虫初期,移入育苗池中,再投放附有饵料(硅藻)的附着板于水深10-20cm处,多数幼体即结束游浮生活、降落于附着板面上转为匍匐生活。
饲养管理 成鲍饲养有自然放养、筏式吊养和池式工厂集约饲养等方式。一般要在2-3年之后,成鲍壳长达5cm以上即可收获。采用立体多层浅水槽流水饲养,投以人工配合饵料,可使产量大幅度提高。
【性状】
性状鉴别 (1)杂色鲍 长卵圆形,内面观略呈耳形,长7-9cm ,宽 5-6cm,高约2cm。表面暗红色,有多数不规则的螺肋和细密生长线,螺旋部小,体螺部大,从螺旋部顶端开始向右排列有20余个疣状突起,末端6-9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内面光滑,具珍珠样彩色光泽。壳较厚,稍光滑,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厚0.5-10mm,有较明显的层次。无臭,味微咸。
(2)皱纹盘鲍 长椭圆形,长8-12cm,宽6-8cm,高2-3cm。表面灰棕色,有多数精糙而不规则的皱纹,生长线明显,常有苔藓类或石灰虫等附着物,末端4-5个开孔,孔口突出壳面,壳较薄,断面0.5-5mm。
(3)耳鲍 狭长,略扭曲,呈耳状,长5-7cm,宽2.5-3.5cm,高约1cm。表面光滑,具翠绿色、紫色及褐色等多种颜色形成的斑纹,螺旋部小,体螺部大,末端5-7个开孔,孔口与壳平,多为椭圆形,壳薄。质较脆,断面0.5-1.5mm。
(4)羊鲍 近圆形,较小,长4-8cm,宽2.5-6cm,高0.8-2cm。顶端位于近中部而高于壳面螺旋部与体螺各占1/2,从螺旋部边缘有2行整齐的突起,尤以上部较为明显,末端4-5个开孔呈管状。
显微鉴别 (1)杂色鲍 珍珠层结构的文石小板紧密排列,柱纤结构的不规则方圆形组织直径10-100μm。粉末可见雪白色与朱红色相间的多数微粒组成珊瑚状块粒,夹暗黄色、橘黄色、黑紫色微粒。
(2)皱纹盘鲍 珍珠层结构的文石小板紧密排列,柱纤结构的不规则方圆形组织直径10-30μm。粉末白色与落英粉色相间的多数微粒组成珊瑚状块粒,夹紫红色、黑紫色微粒。
(3)耳鲍 珍珠层结构的文石小板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和椭圆形,短径5-15μm,紧密平行排列,其外层显棱柱结构,横断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直径7.5-82.5μm,纵断面可见柱体较规则排列。粉末微粒常聚成边缘不整齐具有突起的微粒,并有边缘整齐呈四边形、棱形、五角形等五彩珍珠质的透明块粒。
【化学成份】
1.着鲍 贝壳含碳酸钙 90%以上,含少量的镁、钠、锶、铁、硅、铝,微量的钛、锰、钡、铜、铬、磷、钒、锌等18种元素。水解液含17种氨基酸,有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 等。另含壳角质(conchiolin)。
2.杂色鲍 贝壳主含碳酸钙,并含壳角质及无机元素钠、钙、钛、锰、铁、磷、铬、镁、锌、铜等。贝壳的内层具珍珠样光泽的壳角质,经盐酸水解得16种氨基酸,有甘氨酸(glycine)、天冬氨酸、丙氨酸(alanine)、丝氨酸、谷氨酸等。贝壳(广东产)酸不溶性灰分为 0.46%。
3.皱纹盘鲍 贝壳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质约3.67%。无机元素有钠、镁、铝、硅、钾、铁、磷、钛、锰、铜、镍、锶、锌、氯、硫和碘,其中有磷酸根、硅酸根、硫酸根离子存在。并含胆素、壳角质。
4.耳鲍 贝壳含碳酸钙、壳角质及胆素。
【药理作用】
1.有清热、镇静、降血压、拟交感神经的作用。
2.抗感染作用:九孔鲍提取液的抗菌实验(杯碟法)表明,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抑菌效力最强。其贝壳内层水解液经小白鼠抗四氯化碳急性中毒(肝炎模型)实验表明,给药组谷丙转氨酶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病理切片观察对照组肝细胞有明显坏死灶,而给药组肝细胞几无变性。羊鲍鱼汁,于体外有抗有金黄色化脓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抗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作用。
3.其它作用:九孔鲍酸性提取液对家兔体外,体内凝血时间的影响实验表明,均具有显着的抗凝作用(P<0.001)。其贝壳提取液对小白鼠常压下缺氨实验表明有明显耐氧作用;还可使离体小鼠肺的灌流量增加,扩张气管、支气管的平滑肌(扩张率17%)。通过灌胃及腹腔两种途径,连续给小白鼠九孔鲍水煎醇沉淀提取液一周后,测定脾脏特异玫瑰花结数目表明,具有免疫抑制作用(P<0.001)。
【鉴别】
理化鉴别 (1)取粉末500mg,加蒸馏水10ml,振匀后取出1ml,加醋酸锌乙醇饱和液2-3滴,观察反应和荧光。杂色鲍显草绿色荧光,耳鲍显浅黄绿色荧光,皱纹盘鲍显浅黄绿色荧光;生石决明显浅绿色荧光,煅石决明显浅黄绿色荧光。
(2)取粉末肉眼观察,杂色鲍具苔绿色荧光,耳鲍具橙皮黄色荧光,皱纹盘鲍具雪白色荧光。
【炮制】
1.捕得后,将肉剥除,取壳,洗净,除去杂质,晒干。石决明:洗净晾干,敲成碎块;煅石决明:取刷净的石决明,置无烟的炉火上或坩埚内煅烧,内服的煅至灰白色,外用的煅至白色,取出放凉,碾碎;盐石决明:将石决明煅至微红,取出,喷淋盐水,碾碎。(每石决明100斤,用盐2.5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2.《雷公炮炙论》:凡使(石决明)先去上粗皮,用盐并东流水于大磁器中煮一伏时,漉出,拭干,捣为末,研如粉,却入锅子中,再用五花皮、地榆、阿胶三件,更用东流水于磁器中,如此淘之三度,待干,再研一万匝,方入药中用。
3.《海药本草》:凡用(石决明)先以面裹熟煨,然后磨去其外黑处并粗皮,烂捣之,细罗,于乳钵中再研如面,方堪用也。
4.《得配本草》:煅,童便淬研,水飞用。
【性味】味咸;性寒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平肝清热;明目去翳。主头痛眩晕;目赤翳障;视物昏花;青盲雀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水飞点眼。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消化不良、胃酸缺乏者禁服。
【附方】石决明散〈太平圣惠方〉:磨障消翳。千里光汤〈眼科龙木论〉:迎风流泪
【各家论述】
1.《别录》:主目障翳痛,青盲。
2.《海药本草》:主青盲内障,肝肺风热,骨蒸劳极。
3.《纲目》:通五淋。
4.《本草从新》:愈疡疽。
5.《本草求原》:软坚,滋肾,治痔漏。
6.《山东中草药手册》:镇肝、明目,治眩晕。
7.《本草经疏》:石决明,乃足厥阴经药也。足厥阴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血虚有热,则青盲亦痛障翳生焉。咸寒入血除热,所以能主诸目疾也。
8.《要药分剂》:石决明大补肝阴,肝经不足者,断不可少。
9.《医学衷中参西录》:石决明味微咸,性微凉,为凉肝镇肝之要药。肝开窍于目,是以其性善明目。研细水飞作敷药,能治目外障;作丸、散内服,能消目内障。为其能凉肝,兼能镇肝,故善治脑中充血作疼作眩晕,因此证多系肝气、肝火挟血上冲也。
【临床应用】生石决明,平肝潜阳,清热明目功力较强,善治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头目眩晕;煅石决明,减寒凉之性,加强收涩之功,多能平肝敛肝,用于骨蒸劳热,青盲内障,外伤出血在;盐石决明;增咸寒滋阴之力,长于补肝益肾,滋阴清热。
【摘录】《中华本草》
(责任编辑:王清惠)
- 上一篇:卷边桩菇的功效与作用
- 下一篇:木荷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