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漱法起源较早,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提出饭后漱口可以预防龋齿。唐•王焘《外台秘要》提出“嗽口用盐水”。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医药卫生的发展,此法也不断发展,逐渐由单纯用于口腔卫生,发展到治疗一些口腔、咽喉疾病。清代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中就记载了9首漱口方,分别治疗牙痛、齿衄、舌衄、喉风、烂喉痧等病证。本法藉药汁与口腔、咽喉粘膜的直接接触,而发挥清热解毒、清疮去秽、去腐除脓、清洁口腔等作用。
【操作方法】
将淡盐水、茶水,或把适当的药物煎煮浓汁,用温开水稀释后(稀释1~2倍)漱口,病轻者每日3~4次,重者5~6次,漱毕可配合适合病情的外吹药。
【主治病症】
一、舌衄
舌衄含漱汤(《中医外治法简编》) 木贼草30g,加水300ml,煎汤漱口,每日数次,3日为1疗程。功能凉血止血。主治舌衄。
二、牙痛
1.骨皮煎(《奇方类编》) 新鲜地骨皮适量,洗净,削嫩皮,在石器中捣碎,用河水半碗,井水半碗,入地骨皮,以碗盖浸片刻,将水含漱,口热即吐。功能滋阴清热。主治虚火牙痛。
2.风火牙痛方(《中草药外治验方选》) 露蜂房9g,野菊花9g,薄荷叶9g,香白芷6g,川花椒2g,将上药以清水300ml煎至剩汁约200ml时过滤,待微温后,取适量含漱,每隔1小时1次。功能祛风清热。主治风火牙痛。
3.风寒牙痛方(《中草药外治经验方选》) 荜菝(杵碎)、辽细辛、露蜂房、公丁香(杵碎)各6g,将上药放入砂锅中,加清水300ml,文火煎至约剩汁200ml时过滤,瓶贮备用。每用温药汁适量含漱。功能疏风散寒。主治风寒牙痛。
三、牙衄
1.茅花石含漱液(中医杂志1984;25(3):9)茅根30g,鲜茅根80g,天花粉15g,生石膏45g,先煎生石膏半小时,然后入它药,水煎取汁450ml,凉后含漱,每日4~6次,每日1剂,2~6天为1疗程。功能凉血止血。主治胃火上蒸牙衄。
2.大黄地骨煎(陕西中医1983;4(4):封四)大黄炭90g,地骨皮150g,加水1000ml,浸泡2小时,煎15分钟,取药液;再加水500ml煎10分钟。两煎合并过滤,共得滤液约600ml,加食醋200ml,混匀。每日3~5次,每次40~50ml含漱。功能清热凉血。主治牙龈出血。
四、口疮
双黄煎(新中医1983;(8):20)黄连5g,黄柏、乌梅各 lOg,玄明粉5g,前三味药水煎2次,去渣,兑入玄明粉,溶化后,频频含漱,每日10余次。功能清热泻火。主治胃火上炎型口疮。
五、口臭
1.一味漱口饮(经验方) 藿香、佩兰、香薷、细辛,任选一味,加水150ml,煎开待凉,时时含漱。功能芳香醒脾化湿。主治脾胃虚弱型口臭。
2.三香汤(云南中医杂志1984;5(6):60) 木香lOg,公丁香6g,藿香12g,粉葛根30g,白芷12g,每日1剂,冷水煎汤,不宜久煎,分多次漱口。功能醒脾化湿,清泻胃热。主治各种类型口臭。
六、慢性咽炎
玄地利咽饮(《中国民间疗法》)一生地lOg,元参、大青叶各15g,上药煎水,放冷,喝一口含在口中,停半分钟漱口吐出,再含第二口,如此反复数次,可连续应用,直至病愈。功能滋阴清热,利咽喉。主治慢性咽炎。
【注意事项】
漱口液不宜过热,以免引起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