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要煎煮,但是不是所有的中药都要煎煮好才能喝,有些中药煎煮后会损害药效,降低药用价值,下面我们来看看不适合煎煮的5类中药。
1、贵重药
如参三七、鹿茸、紫河车、蛤蚧、冬虫夏草等,主要含皂甙、蛋白质、脂肪、激素等有效成分,由于皂甙化学结构比较复杂,蛋白质性不稳定等因素,煎煮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影响疗效,为保存其有效成分,又不浪费药物,所以应该研末冲服。
2、消食药
如谷芽,麦芽,鸡内金等,主要有效成分是其中所含的活性物质,如谷芽中的淀粉酶,转化糖酶,蛋白质分解酶等,这些物质均不耐高温,若煎煮则酶的活性降低而影响疗效。如谷芽煎剂的效力仅为其干粉的5%,麦芽煎剂的消化淀粉效力约等于干粉的1/3,鸡内金中的胃激素,能促进胃腺分泌,但易受高热破坏,所以上述药物用生品或微炒后研末冲服为佳。
3、芳香药
如麝香、冰片、樟脑、苏合香、安息香等,均含有在常温下都易挥发的有效成分,根本不能煎煮,否则药效几乎全失,故不宜入煎剂,宜入丸散或外用。
4、胶糖类药
如阿胶、龟板胶等,由于这类药物大多是高分子物质,溶化水中后粘稠性较强,若与其它药物共煎,易粘锅烧焦,应将其它药先煎好去渣取汤,然后加入上述药物趁热搅拌,使其完全融化后服用。
5、驱虫药
如雷丸,其驱虫主要的有效成分当加热至70℃,便失去活性,因而用雷丸驱虫时必须研末冲服,否则就无驱虫效果。
煎煮中药注意这些事
煎药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浸泡的水量以淹没药面3~5cm为宜)。
第二步、将药放在火上,用武火(即大火)熬开,沸腾后改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状态,减慢水分蒸发,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改用文火后开始计时,解表药(多为治感冒的药)煎15-20分钟左右,其他药一般煎40~50分钟。
第三步、将第一次煎出的药液倒出,加入适量的热水(水不要太多,以刚淹没药材2-3cm为宜)进行第二次煎煮,煎煮的时间约20-30分钟左右即可。
煎药时间
煎药的时间从水开后算起,分为三种情况。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煎药的次数
一般一付中药煎煮2次为宜,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煎煮次数太多,有效成分含量将减少,达不到疗效。解表药煎煮一次即可。如一付药的量较少,可以在多放些水煎煮一次。一付药的量很大也可以煎煮三次。要注意的是:不论煎煮几次都应该将每次煎好的药液混兑在一起后再分开服用,这样可以使得每次服用的药力均匀。
煎熬中药用什么锅
煎煮中药,选择器皿是很重要的。熬药首选砂锅、瓦罐,接下来是搪瓷器皿、不锈钢锅,最忌讳使用铁锅和铜锅。砂锅、瓦罐的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
需要注意的是,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砂锅上的油渍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不锈钢锅传热太快,煎药时要经常搅拌,否则药材黏在锅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锅。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铁锅和铜锅煎药。因为铁和铜是活泼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产生毒副作用。
- 上一篇:煎煮中药必须要了解的几个事项
- 下一篇:煎煮中药有讲究 用哪种锅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