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本经》
【拼音名】ān Lǘ Zǐ
【来源】为菊科植物菴闾的果实。植物形态详菴闾条。冬季采收。
【性味】苦辛,温。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吴普本草》:苦,小温,无毒。
③李当之《药录》:温。
④《本草经疏》:辛。
【归经】《纲目》:入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行瘀,祛湿。治妇女血瘀经闭,产后停瘀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①《本经》:主五脏瘀血,腹中水气,胪胀留热。风寒湿痹,身体诸痛。
②《别录》:疗心下坚,膈中寒热,周痹,妇人月水不通,消食,明目。
③《药性论》:益气,主男子阴萎不起,治心腹胀满,能消瘀血。
④《日华子本草》:治腰脚重痛,膀胱疼,明目,及骨节烦痛。
⑤《本草图经》:治打扑损。
⑥《纲目》:擂酒饮,治闪挫腰痛。
⑦《本草备要》:行水散血。治阳痿经涩,产后血气作痛,能制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研末入丸散或捣汁饮。
- 上一篇:荆三棱的功效与作用
- 下一篇:水茄冬子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