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健康网 > 中医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道 > 正文
夏季如何养生提高免疫力

2012-04-27 16:14来源:99健康网

导语
现阶段很多人出现腹泻状况,很可能就是跟夜里睡觉贪凉吹冷气、吹风扇所致。如果希望你的夏天没有疾病烦恼的话,就要多实行一些养生保健的策。

  夏季到来之际,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往往出现流汗、烦闷、焦躁、失眠、食欲不振等情况,如何在夏季拥有强健的身体,保持神清气爽的精神状态,就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

  专家提醒大家,夏季养生需要人们从衣、食、住、锻炼、心理健康等几个方面进行调节,尤其要把握住做事的“度”。

  夏季也要“捂”

  夏至的到来标志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即将到来,一些女性,尤其是年轻的女孩早早就穿上了露背装和低腰裤,殊不知夏季正是一个“阴气未散,阳气未复”的季节,专家说,春天、夏季的衣服减得越慢越好,应该让身体有个逐渐适应天气的过程,这样才能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在进入夏季之前,人的皮肤一直处在被保护的状态下,有一个比较恒定的状态,如果增减衣物过快,则皮肤的防卫功能不能很快适应。人在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时候可能感觉不到什么,但是门诊曾经接诊过很多在三十几岁就患有严重风湿、腰脱、颈脱的病人,究其根源,就是因为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不注意保护自己,造成了严重的肾虚。很多人觉得保健养生是中老年人该注意的,其实要想保持好的健康状态,就一定要注意养生之道,而“养”,就要从年轻时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一些露背装、低腰裤还是不宜过早穿着。

  饮酒最多“八分醉”

  夏季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但又有别于三伏,此时温差大,要注意流行性感冒的“光临”。此季节寄生虫、微生物大量繁殖,而人们的防病意识却没有大的转变,因此夏季时节,人们易发肠炎、疟疾、痢疾等常见肠胃疾病,甲肝、戊肝也在此时开始流行,甚至形成高峰。

  夏至一过,天气转热,人们的夜生活也开始丰富多彩起来。几位好友聚在一起,大排档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推杯换盏开怀畅饮,一来二去在不知不觉中就喝掉了大量的啤酒。现在人们有这样一种观点:啤酒是“液体面包”,即使多饮几杯,对身体也无甚大碍。专家提醒大家,无论是白酒还是啤酒,过量饮酒都是对身体的一种损害。而且由于啤酒的爽口,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过多地饮用,这样胃酸就被反复地稀释,消化酶逐渐减少,胃肠粘膜的吸收也会遇到障碍,久而久之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大量饮用啤酒,会使饮酒者的血容量增加,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来说,是很不利的。尤其是大量饮用冰镇啤酒,很容易造成腹泻

  现在在年轻人当中,流行“翻台”,即几个好友在酒店饱食,意犹未尽之余又去大排档喝酒,专家说,此时,酒精在人体内代谢未尽,人在一天之内对酒精的容纳成倍地增加。专家强调,应该给胃肠一个自我修复的过程,因此建议根据人的身体素质和酒量来控制饮酒,一天之内的饮酒量不应超过一个人酒量的80%,控制喝酒的频率在一周之内两头南脚北睡得香

  在夏季大多数人都有睡不好觉的经历,特别再加上天气炎热,心情烦躁更让很多人抱怨晚上容易失眠。白昼的加长让人们失去了睡眠的欲望,可是白天往往还是昏昏欲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解决失眠问题,更多的还是从心理方面进行调节,消除顾虑、安定情绪、自我放松。在临睡前少看刺激、武打、色情类的电视节目,让自己心情平静,身心放松,这样很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人体随时随地都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睡眠过程中,大脑同样受到磁场干扰。人睡觉时不妨采取头朝南脚朝北的姿势,使磁力线平稳地穿过人体,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磁场的干扰,使睡眠更加香甜。

  同时还可以做一些有助于入睡的保健按摩,如双手互按双脚的涌泉穴(足心当中凹处)10——15分钟;双手互按劳宫穴(双手握拳时中指尖处)10——20分钟,顺时针轻按,可有补肾、安眠之效。

  另外还可以将小米、花生、大枣、桂圆、核桃仁等熬粥食用,可以有养气安神的作用。

  锻炼不要太“贪早”

  夏季不宜过度运动,此时人置于紫外线的暴晒之下,应尽量减少在阳光强烈的时候外出,以免皮肤表面温度过高造成大汗、皮肤血管扩张等使有效循环血量急剧下降,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血液供应不足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建议老年人在夏季锻炼时不要太早,在太阳升起之后即可,应多做散步、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同时,平静的心态也可以减少暑热给人们带来的烦躁不适等感觉。

  对于年轻人来说,最好不在早起后锻炼,因为早起锻炼容易生发疲惫之感,影响一天的工作。可以选择在晚饭后1小时进行锻炼,不宜选择运动量过大的运动,以身体出微汗为宜,锻炼以后洗个热水澡还能有助于轻松入睡。

  平和乐观助免疫

  气候变化是组成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元素之一,天气的变化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对人的心理情绪的影响也非常明显。进入夏季以后,人的情绪与气温、出汗、睡眠时间和饮食不佳有着密切的关系。此时人的精神状态容易产生波动和异常,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和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表明,平和乐观的情绪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一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疾病的防御和康复。

  夏季的气候使一部分人心情烦躁,易于激动。解决的办法就是生活要有规律,尽可能地增加睡眠时间,早上可以晚起一会儿。另外,一定要注意饮食,除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外,也应注意适当地吃一些瘦肉、鲜鱼及营养丰富的食品,以消除天气闷热体能消耗大而导致的营养不良。

(责任编辑:实习刘素玲)

  • 怀孕三个月后能同房吗

    怀孕期间比较特殊,如果身体上出现了其他的异常表现,最好到正规的医院就诊,避免自行的胡乱使用药物,防止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同时也要好好的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 一深一浅是怀孕吗

    如果随着怀孕时间的延长,第二条杠如果越来越深的话那可能是怀孕了,或者是没有明显的加深有可能是没有怀孕,也可能是生化妊娠,最好是到医院去查血中的绒毛膜促性激素,如果是升高了,那确定就是怀孕了,这是最准确的。注意休息,观察着看。

  • 白内障怎么引起的

    后天性的白内障原因多种多样,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即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与多因素相关,如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病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另外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都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相关;除此之外,外伤、药物等也可导致白内障。

  • 宝宝拉绿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建议平时给宝宝多喝一些温开水,并且要帮其做好腹部的保暖措施,也可以经常用热水袋帮助宝宝热敷肚子,能加快肠胃功能恢复速度,促使大便尽快恢复正常。每个宝宝的食欲都是不同的,因此平时要注意给宝宝按需喂奶,尽量保证宝宝吃饱喝足,以避免宝宝因为肚子饿而导致大便异常。

  • 感冒鼻子堵塞不通气怎么办

    也可以新医嘱口服通鼻利窍的药物来治疗。鼻子不通气感觉有一些堵塞感,同样可以进行适量的按摩能够起到效果,在治疗感冒期间还要注意自身的穿着,尽量处于保暖状态。

  • 我的胸部下垂加外扩,还严重缩水,身材都变了,很焦虑,怎么办呢?

    首先可以从减肥开始,少吃多餐,管住嘴迈开腿,每天坚持运动,锻炼到身体各个肢体,想要胸部饱满,可在进行胸部锻炼之后使用stwics恒负压美胸进行增胸,多吃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米饭,淀粉这些,还有?木瓜、猪脚等有利于脂肪生长的,保持自己的营养均衡。

  • 26岁营养不良胸部很平自卑怎么办?

    青春期的营养不良导致的发育不良会影响到胸部的变化,成年之后如果存在胸部扁平的情况除了在膳食营养上做补充外,可以适当尝试外界物理按摩手段,使用恒负压Stwics美胸仪进行保养,平时可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改善身体状况。

  • 胸部干瘪没有弹性有点蔫皮现象,要怎么改善调整呢?

    如果在饮食上也无法得到缓解,那么可以尝试一些物理按摩手段来试着缓解,通过stwics等恒负压丰胸仪方式改善,刺激乳房细胞促进血液循环,让胸部呈现饱满,达到丰胸的效果。 如以上均无效果建议还是就医治疗。

Q我都42岁了,感觉自己胸型不好看,如何让胸部饱满挺拔?

林煌主任医师

A

对于出现以上问题的女性,建议在饮食上多吃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米饭,淀粉这些,还有木瓜、猪脚等有利于脂肪生长的。比如:木瓜、鱼、肉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牛奶,都有助于丰胸。黄豆、花生、杏仁、桃仁、芝麻等食物都能起到健胸的作用,但是要注意多吃。橘子、葡萄、柚子以及番茄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能防止胸部变形,可多吃点。芹菜、核桃、红 腰豆等含有维生素E的食物。在生活里可以使用如Stwics丝蜜思的丰胸仪仪器防止下垂,做到饮食和按摩双结合改善以上症状。...[详细]

Q17岁可以用丰胸仪吗?这类产品安全吗?

林煌主任医师

A

引起发育不良的原因有很多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先天性无卵巢、慢性营养不良、遗传等都会引起胸部的发育不良。日常在饮食上应多吃含有雌激素高的食物,注意营养的均衡,确保身体处在一个健康发育的状态。此外通过物理手段如按摩胸部促进血液循环,以增进胸部发育,也是可以的。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按摩产品如丝蜜思恒负压丰胸仪,配合做一些有助丰胸的运动到达丰胸目的。 最后要提及青春期女孩身体处于发育时期,不宜为追求瘦的身材而过度减肥,这对身体各个部位的发育都是非常不利的。...[详细]

Q丰胸仪能让胸变丰挺吗?长期用留下的印子会不会消不掉?

林煌主任医师

A

这是由于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受力于皮肤表层产生的正常压痕,一般几个小时内就会消除,当设备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明显压痕但仅停留在皮肤表层,也会逐渐淡去,无需过度担心。...[详细]

Q指甲紫色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刘静副主任医师

A

甲下淤血不可除外。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可予口服复方芦丁片改善血管通透性。...[详细]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