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证病延日久,会影响小儿身心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故应及早治疗。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1. 下元虚寒型
睡中遗尿,一夜1至数次,小便清长,每遇白天疲劳,或天气寒冷时遗尿加重,面色白,精神不振,头晕乏力,肢冷恶寒,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或少苔,脉沉迟。
2. 脾肺气虚型
多发于病后,睡中遗尿,尿频而量少,面色白,神疲气短,自汗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易反复感冒咳喘,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3. 肝经湿热型
睡中遗尿,小便臊臭,色黄量少,情性急躁,目赤面红,口唇色红,口渴喜饮,大便干燥或粘腻不爽,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疗
1. 治疗原则:调理脏腑,固肾缩泉。
2. 手法处方: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运内八卦,捣小天心,揉脐,揉关元,推上七节骨,揉三阴交,按揉百会。
3. 方义: 补肾经,揉关元,揉脐,推上七节骨——温补肾气,固涩下元。补肺经,补脾经——补益脾肺,通调水道。揉三阴交——疏理下焦,通理水道。按揉百会,捣小天心——清脑醒神,助小儿在睡眠中控制小便,按揉百会还能温阳升提。运内八卦——调理气机,疏通三焦,兼能调和诸手法的作用。
4. 加减治疗
⑴下元虚寒型:加推三关,揉外劳宫以温阳散寒,固肾缩泉。
⑵脾肺气虚型:加揉肺俞,按揉足三里,捏脊以健脾补肺,疏通水道。
⑶肝经湿热型:加平肝经,清心经,清天河水,清大肠,将补脾经改为调脾经以清肝解郁,化湿泻热。
日常调理
1. 晚饭要清淡,少吃流质食物,晚饭后尽量少饮水。
2. 下午4点以后不宜过度疲劳,避免受各种刺激(过度兴奋或恐惧等)。
3. 夜间以侧卧入睡为佳,家长应定时叫醒患儿排尿。
- 上一篇:中医如何治疗小儿哮喘病
- 下一篇:中医推拿如何治疗小儿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