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
我们常用“肝胆相照”来形容两人亲密无间,互相扶持。每当提到这个词就不免为古人的智慧发出由衷的赞叹,从医学角度讲,肝与强确实是一对“荣辱与共”的器官。
根据中医理论,肝与胆互为表里,生理关系同样非常密切。中医有“五脏六腑”的说法,肝脏属于“五脏”的序列,而与之对应的“腑”正是胆。胆汁之所以能正常发挥作用。要依靠肝的疏泄功能;反之,胆汁排泄不畅也会影响到肝。另外,在精神情志方面也反映了肝胆的密切关系,比如怒伤肝,对胆也不好,只有肝胆之间彼此协调,我们的“胆色”才会“壮”,
如果说在健康状态下,肝胆相照的内涵是“一荣俱荣”,那么,到了疾病的状态下,这种关系就会表现为“一损俱损”,因此临床上也有“肝胆同病”的说法。
一方面,进入肝脏的细菌、病毒,如果不能被就地消灭,就可能侵入胆囊,这也是为什么病毒性肝炎后,常会出现病毒性胆囊炎的原因。而胆结石的发生则跟怒气郁积有关,肝“受伤”自然也难免。其他如黄疸、口苦等症状,多也是肝胆有湿热的表现。
因此。在疾病预防上,要肝胆病同防。首先要保持心情的舒畅,肝气通达,胆汁输送才能通畅,利于脂肪的转化和全身代谢的调整:其次,平时多注意饮食,限制烟酒,减少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也不仅是在预防脂肪肝,同时也能预防胆结石。
肝与胆的关系
肝位于右胁,胆附于肝叶之间。肝与胆在五行均属木,经脉又互相络属,构成脏腑表里肝与胆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消化功能和精神情志活动方面。
1、消化功能方面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胆附于肝,贮藏、排泄胆汁。共同合作使胆汁疏泄到肠道,以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胆才能贮藏排泄胆汁,胆之疏泄正常,胆汁排泄无阻,肝才能发挥正常的疏泄作用。
2、精神情志方面
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胆主决断,与人之勇怯有关。肝胆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为用,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故曰:“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类经·脏象类》)。肝与胆在病变过程中主要表现在胆汁疏泄不利和精神情志异常两个方面。
3、病理上
若肝失疏泄,可影响胆汁的生成、排泄并引起消化机能异常。若胆汁排泄障碍,亦可引起肝之疏泄异常,临床可见口苦、纳呆、腹胀、胁肋胀痛,甚或可见黄疸。常以疏肝利胆之法以治之。
治疗上常肝胆同治:如肝失疏泄则影响胆汁分泌、排泄;反之,胆汁排泄失常,也会影响到肝,所以肝胆症候同时并见。如肝胆火旺,肝胆湿热,临床均有胁痛,黄疸、口苦、呕吐、眩晕等,采用肝胆同治,以清利肝胆之法,既治了肝又治了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