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健康网 > 中医 > 中医疾病 > 中医内科 > 正文

中医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偏方

2015-03-04 14:14来源:99健康网

导语
支气管炎多发生在冬季,主要由于感染引起,它可以分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偏方。

急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偏方

  现代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大气中的化学烟雾、大气污染物、粉尘等都会危害到支气管健康,导致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可以风味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治疗支气管炎的方法。

  正常人的气管、支气管就像一棵大树,气管是主干,左、右支气管呈树枝状分布于左、右两肺,再往下越分越细,最后的分支是终末细支气管。其急、慢性炎症分别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属“咳嗽”、“痰饮”、“咳喘”等病范畴,多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疗。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起病时一般先有鼻塞、流涕、咽痛、发热、头身酸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继而出现咳嗽、咳痰,少数伴有喘息,病程约1~2周,最多不超过3个月。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4种类型:

  1、燥邪伤肺型

  以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不易咯出或带血丝、口鼻干燥为特点,多发于秋季,常伴有咽喉干燥、呛咳、胸痛、发热等症状。舌红、苔薄黄或干。治疗以清肺润燥、止咳祛痰为主。药方包括:瓜蒌、贝母、天花粉、桔红、桔梗、桑叶、杏仁、栀子、梨皮、明党参(粉沙参)、青黛、侧柏叶、百合、黄精。

  中成药可选用二冬膏、贝母二冬膏、复方甘草合剂(片)、川贝清肺糖浆、蜜炼川贝枇杷膏、养阴清肺膏等。

  2、风寒束肺型

  以咳嗽、痰稀薄、色白或呈泡沫状为特点,常伴有畏寒、无汗、头身酸痛、鼻塞、流清涕、咽痒发热等症状。治疗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嗽为主。药方包括:紫苏叶、生姜、前胡、茯苓、杏仁、陈皮、半夏、枳壳、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

  中成药可酌情选用通宣理肺丸、参苏理肺丸、止嗽青果丸、复方川贝精片、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等。

  3、风热袭肺型

  以咳嗽频繁、痰粘稠、色黄或咳出不爽为特点,常伴有发热、怕风、汗出不畅、口干渴、嗓子痛、鼻流黄涕、气粗、音哑等症状。治疗以疏风清热,宣肺化痰为主。药方包括: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薄荷、芦根、知母、生石膏、射干、浙贝母、前胡、甘草。

  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复方穿心连片、双黄连口服液、银黄口服液、止咳枇杷露、急支糖浆等。

  4、痰热壅肺型

  以起病急、咳嗽气促、粘稠或黄脓痰、量较多为特点,常伴有身热烦渴、咽喉肿痛、喘息或胸闷不舒、咳痰不爽或难咳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腻。治疗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为主。药方包括:胆南星、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茯苓、生石膏、竹沥、桑白皮、枇杷叶、穿心莲、金荞麦、鱼腥草、浙贝母、海浮石。小儿酌情选用天竹黄、金沸草、前胡、百部等品。

  中成药可选用清热解毒口服液、穿心莲、鱼腥草片、羚羊清肺丸、清肺抑火丸、二母宁嗽丸、射麻口服液、祛痰灵、鲜竹沥水、竹沥化痰丸、蛇胆川贝液、蛇胆陈皮末、急支糖浆、枇杷露、清肺化痰口服液等。

  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分为单纯、喘息两型。平时咳稀白、灰白粘液或泡沫状痰,急性感染时痰液由白变黄,呈粘稠状。常在寒冷季节发病,如多年不愈,易咳嗽不止,痰量增多,秋冬尤甚。此症可出现喘息或哮喘样发作,不断进展会并发肺气肿、肺心病、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弥漫性细支气管炎,预后一般较差。故主张及时就诊,早期彻底治疗,控制感染,祛痰排痰、镇咳平喘。缓解期适当选用固本咳喘片、西洋参、人参、转移因子、核酪、胸腺肽、丙种球蛋白、胎盘组织液、酯多糖、气管炎菌苗等药品1~2种。另外不断加强体育锻炼,可增进抗寒能力,防止或减少急性发作。根据临床表现,慢性支气管炎可分为以下类型:

  1、肺气虚型

  以久嗽不止,咳声低弱,痰白稀或粘稠为特点,气短喘促,动则加重,可伴有面色胱白,言语无力或懒言,神疲体倦,自汗怕风,食少纳呆等症状。治疗以益气化痰,止咳平喘为主。药方可用:黄芪、五味子、党参、北沙参、当归、百部、紫菀、款冬花、山药、满山红、白术、胡桃肉、蛤蚧、穿山龙、钟乳石。

  中成药可选用消咳喘、牡荆油丸、蛤蚧定喘丸、新碧桃仙片、咳喘宁、止嗽定喘丸、海珠喘息定、止咳化痰丸、止咳枇杷露等。

  2、痰湿阻肺型

  常以咳嗽、痰多,稀薄色白或粘腻易咳出为特点。一般病史较长,常反复发作。可伴有咳声重浊、气喘、头身沉重、神疲乏力、脘腹胀满,食少便溏等症状。治疗以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为主。药方包括:半夏、化桔红、茯苓、金银花、苍白术、厚朴、枳实、香橼、天南星、苏子、车前子、莱菔子、矮地茶、虎杖。

  中成药可选用二陈丸、止咳桔红丸、痰咳净、祛痰灵、焊菜素、矮地茶素片、热参片、杜鹃素片、化痰止咳糖浆等。

  3、气郁犯肺型

  以咳嗽痰少,质粘而不易咯出为特点,胸胁胀闷或疼痛,心情忧郁,可兼见口苦咽干,头晕目赤,心烦易怒、失眠健忘等症状。治疗以理气解郁、清肺化痰为主。药方可用:陈皮、柴胡、香附、枳实、白芍、郁金、佛手、远志、知母、南沙参、龙胆草、玉竹、川芎、炙甘草。

  中成药可辅助应用解郁安神冲剂、柴胡舒肝丸、远志糖浆、焊菜素片、枣仁安神液、矮地茶素片、止咳糖浆等。

  4、痰热蕴肺型

  以咳嗽、咳粘腻、黄稠或脓性痰液、咳出不爽为特点。有咳嗽、咳痰史患者易继发感染而急性发作,可伴有发热气粗或喘憋,喉中痰鸣、痰量较多,咽干喉痛,口渴呕恶等症状。治疗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为主。药方可包括:葶苈子、竹沥、竹茹、鸡矢藤、枇杷叶、桑白皮、锦灯笼、射干、马兜铃、石苇、大青叶、筋骨草、四季青、前胡、甘草。

  中成药可选用气管炎咳嗽痰喘丸、矮地茶素片、焊菜素片,其他同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型。

  5、肺阴虚型

  慢性起病,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丝为特点,口燥咽干,可伴有午后潮热、颧红面赤、手足心热、形体消瘦、失眠盗汗、声音嘶哑、咳声短促等症状。治疗以养阴清肺、止咳化痰为主。药方包括:沙参、麦冬、玉竹、冬桑叶、罗汉果、天花粉、地骨皮、川贝母、草、黄精、百合、知母、白薇、玄参。

  中成药可选用沙参麦冬膏、养阴清肺丸、益气养阴口服液、百合固金丸,其他同急性支气管炎燥邪伤肺型。

  6、寒饮伏肺型

  以久咳不止,痰稀薄、白粘或呈泡沫状为特点,量较多,秋冬加重,兼见形寒肢冷、气喘痰鸣、胸膈满闷、身重困倦等症。治疗以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为主。药方可选用:炙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焊菜、半夏、五味子、茯苓、金沸草、天南星、白芥子、苏子、款冬花、钟乳石或热参(有毒)。

  中成药可选用止咳桔红丸、止咳化痰丸、止咳糖浆、矮地茶素片、牡荆油丸、焊菜素片、满山红胶丸等。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中医治疗支气管炎的方法,我们感冒咳嗽的时候就要及时治疗,以免引发支气管炎,如果遭遇雾霾天,要戴口罩出门。 

标签阅读:
偏方
  • 女人皮肤全身发黄是什么原因

    这种情况需要先完善肝部检查,包括肝炎病毒谱,肝胆脾彩超,肝脏功能和血常规,贫血方面主要查血常规还有贫血三项,如果都没问题的话可以补充多元维生素,加上归脾丸口服。

  • 手气会不会蔓延到全身各处

    虽然有传染性但是用过药之后传染力会明显下降,经过治疗治愈之后就不再有传染性,常用的治疗手气的药物有盐酸特比奈芬乳膏,酮康唑乳膏,或是部分中药比如复方酮康唑软膏等。

  • 地屈孕酮片吃完会腰酸吗

    治疗可以改变不良姿势、避免久坐久站、避免长时间一个姿势过久,局部可以做做热敷理疗,如果痛的严重,可以口服布洛芬或塞来昔布胶囊治疗。

  • 停经多久开始补雌激素

    雌激素常用补佳乐,检查明确的情况下就可以开始服用戊酸雌二醇片了,再后半段加上黄体酮一起服用,效果更好

  • 外阴痒会传染头皮痒吗

    这种情况可以口服抗真菌的药物比如氟康唑片或是伊曲康唑胶囊,外阴这里用红核妇洁洗液清洗,头皮用复方酮康唑发用洗剂洗头。

  • 较重闭合性跌打损伤怎么办

    多休息,不要过度活动,可以药物治疗,局部 热敷,一般可以逐渐恢复,不要着急。

  • 在部队里得了甲沟炎

    这个病可以局部外用抗生素软膏进行治疗,比如红霉素软膏或者是莫匹罗星软膏,疼痛明显的话加上口服的抗生素比如头孢克肟片。如果反复发作而且没有好的缓解办法可以把指甲给拔掉。

  • 咯血病人禁用哪种止咳药

    如果出现咳血要及时就医治疗,检查一下原因,如果咳血不要选用镇静或者有抑制呼吸中枢的药物。

Q胃痛呕吐怎么快速缓解

邹玲婷主治医师

A

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贪吃凉食凉饮,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少吃油腻过大的食物和油炸食品。可以服用一些铝碳酸镁片,多潘立酮片。热敷一下腹部。...[详细]

Q止点性跟腱炎的治疗

王富主治医师

A

这样的情况可以到当地医院的骨科就诊治疗。建议你可以先考虑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局部热敷或者是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剂,配合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比如说双氯芬酸钠或者是布洛芬胶囊来看看效果。如果不理想的话,再考虑到医院就诊治疗就可以了。...[详细]

Q治疗灰指甲最好的外用药

刘静副主任医师

A

如果灰指甲比较少你可以先外用复方聚维酮碘搽剂治疗,但如果长的太多,或是亮甲治疗效果不好,你可以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或是盐酸特比奈芬片治疗。...[详细]

Q脚后跟长骨刺吃什么钙片好

王富主治医师

A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限制过多的走路以及跑跳,爬山等活动,尽量的穿宽松,舒适,柔软的厚底鞋子,避免鞋底过硬过薄,晚上可以多用热水泡脚,这样的处理一般可以有效的预防症状的发作。...[详细]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