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养生
从立秋过度到处暑,我们会感觉到天气渐渐变凉,但是暑气未消,在养生上我们要注意早睡早起,少吃秋瓜防腹泻,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防肺燥。
调起居睡眠
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此时人们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首先应当调整的是睡眠时间,尽量做到早睡早起,坚持睡眠养生法。夏季渐渐远去,秋意渐浓,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们会明显感到疲乏无力,常常处于困倦状态。天气渐凉,人们往往精神不振,感觉没精神,睡意较浓,这就是秋盹。
夏秋之交,人们常出现困顿疲乏现象,因此,晚上要尽量在10:30前入睡,早起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减少困乏感。
另外中午可以补个午觉,从清晨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入睡前,持续运作会让人体工作效率下降,尤其是脑力劳动者,午睡是有效的“充电”手段,小睡片刻换来的是下午工作的高效率。而且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使晚上睡眠充足,白天仍会感到精神不振、昏昏欲睡。若每天中午坚持午睡,将有助于人们清醒头脑,可在短时间提升“精气神”,从而有利于身体健康。研究已经证实,深睡眠在一天中有几个阶段,在中午12点至下午2点之间,有半小时的深睡眠期。因此,中午小睡片刻,可以争取半小时深睡眠,帮助人体机能的自行修复。
防秋瓜坏肚
夏秋之际,气温仍高,食物在高温环境下很容易变质。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立秋之后,对于脾胃不好的人群应慎食瓜类水果和寒凉蔬菜,如西瓜、香蕉、慈姑、鱼腥草、苦菜、海蜇、蛤蜊、柿子等。
谨防初秋腹泻
秋季是肠道疾病高发的季节,在医学上,通常把发生在秋季,先出现发热、咳嗽等感冒症状,随后出现水泻,称之为秋季腹泻。轻者食欲不振,严重者会导致水分、电解质和葡萄糖的丢失,从而出现脱水和酸中毒。
对于脾虚湿盛之体的人来说,在夏秋之交因热而多雨,湿热交织,侵犯胃肠,或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脾阳气,使脾的运化失职而引起寒湿或湿热泄泻。脾阳虚体质的人多易在深秋天气寒凉时,因机体对寒凉刺激非常敏感,加之本身脾胃的抗病能力低下,如果饮食不节、不洁,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疾病而出现反酸、胃胀、腹痛腹泻等症,或使原有的肠胃病加重。
因此,初秋时节,要注意饮食卫生,脾胃虚寒者,注意顾护脾阳,防止外寒损伤脾胃,出现胃肠道不适。
入秋防燥
秋天主四季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中的燥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燥胜则干”,夏末初秋,秋季燥像初显,加之夏季余热未清,津液未复,人体偏于津亏体燥。按中医学理论,秋天以燥气当令。人处在干燥的时令中,外界的燥气可以通过袭肺和燥肤,导致体内津液大量消耗。故入秋后人们常常会出现口唇干燥、干咳、口渴、咽喉干涩、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症状。其中皮肤干燥、脱屑,脱发等均较其他季节为甚。
中医认为秋宜养阴润燥。正如《饮食正要》云:“秋气候,宜食麻以润其燥。”故秋季饮食宜选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应多食百合、山药、杏仁、蜂蜜、乳品、甘蔗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
尽管秋季各种瓜果丰收之时,多吃富含水分的水果,如雪梨、荸荠、葡萄等可以减轻秋燥带来的不适,对身体的健康大有益处。
秋季防肺燥食谱推荐:苦瓜黄豆鱼尾汤
苦瓜黄豆鱼尾汤
材料:苦瓜150克,黄豆50克,生姜4片,鲩鱼尾1条(约300克)
制作:苦瓜洗净,切开去核,切大块;黄豆洗净,浸泡约30分钟;生姜去皮,切片;鲩鱼尾去鳞,洗净,用油锅加生姜爆至微黄;全部汤料加入锅中,加山泉水2000毫升,煲约40-60分钟,调味供食用。
功用:清热解暑,降火生津。适合暑热未尽,或平素阳盛上火而见烦热,口干,咽燥,口舌生疮,或糖尿病人口渴多饮,咽喉干燥的人群服用。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处暑养生的方法,处暑养生少吃秋瓜,多吃秋果,也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防止秋燥。
- 上一篇:2015年处暑时间 处暑是什么意思
- 下一篇:处暑节气起居饮食养生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