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人体分为“心、肝、脾、肺、肾”五大系统,男性生殖器官属于肾的系统。许多病人误认为性功能障碍就是肾虚造成的,是“阳虚”和“肾亏”,又不好意思去看病,于是就自行购买“壮阳”药或是保健品。结果不少病人越补前列腺肥大越重,有的则脸上长痤疮,咽喉肿痛流鼻血。患有高血压中风的病人发生性功能障碍后,服用壮阳药后血压又急骤升高。其实补肾壮阳药的作用机理主要是补充激素,更适用于老年人因性激素减少引起的内分泌性性功能障碍。因此,有关专家提醒患者要转变观念,有这类疾病时一定要先找医生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切不能以肾虚、肾亏一概而论,狂吃补肾壮阳的保健品,滥用温肾壮阳药。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院院长李曰庆教授无奈地说:“见了医生,患者总是爱问自己是不是肾虚?要不要补肾?而且大多数病人干脆是在家吃过补肾药,无效才来找医生,其实哪儿有那么多肾虚,而且,补肾之品是不能滥用的!”
中医的肾不像西医的肾那样是一个解剖学上的具体脏器,而是包括内分泌、免疫、泌尿、生殖、呼吸、神经、血液、运动等系统功能的概念。中医学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生、长、壮、老、死,是肾中精气逐步充盛再由盛至衰的过程。幼年肾气逐步充盛,就有了“齿更发长”的变化;青春期肾气进一步充盛,女子出现月经,性机能渐渐成熟,具备生殖能力,男子产生精子,生育能力成熟;壮年期肾精充盛,筋骨强劲,肌肉壮满,各种机能强盛;进入更年期,肾精由盛转衰,逐渐出现脱发白发,牙齿松动,疲乏无力,性机能下降;进入老年期,肾精更为亏少,生育能力丧失,可见,肾虚在各个时期皆可见到,但最多见于更年期以后,而青壮年期则较少。
“虽然肾虚的表现多种多样,但这些症状并非肾虚独有。比如性功能减退患者,既可由肾虚引起,也可因湿热下注、肝气郁结、气血淤滞所致;腰痛既有肾虚所致,又有血淤、寒湿引起。”李曰庆教授强调:“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增强,肾虚证在逐渐减少。我们曾调查了717例阳痿患者,发现属肾虚的只占32.9%,而大多属情志、湿热淤毒、痰浊、淤血等实证。想想看,就连阳痿也并非以肾虚为主,更何况其他疾病了。”
如果更年期以后真出现肾虚了怎么办?回答是既可用药物补肾治疗,也可采取其他办法。中医认为,对于虚证,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神补不如精补。因此,一些虚证可以通过调节生活规律,调整饮食结构,加强功能锻炼,调整情诸等达到治疗目的。
李曰庆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李海松副主任医师特别强调了一个问题:“即使补肾,由于肾有阴虚、阳虚、精虚、气虚的不同,补肾就有补肾阳、滋肾阴、益肾气、填肾精之别。只有通过正确补肾、才能明显改善肾虚的症状和体征。”
现代研究认为,补肾药物的作用应该是多途径、多侧面、多靶点的,其中很重要的途径是作用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增强网络的功能,纠正下丘脑—垂体—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的功能紊乱,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改善人体物质代谢,清除自由基,增强性功能,提高生育力,延缓衰老等多种作用。然而在当前却有一种错误趋向,即保健品中以补虚为主,补虚以补肾为主,补肾又以补肾阳为主,导致补肾壮阳之品被滥用。以阳痿为例,补肾药是通过提高雄性激素水平来治疗阳痿,即主要对内分泌性阳痿效佳。而这类阳痿患者又占多大比例呢?据对492例不同年龄组阳痿患者血清性激素测定结果表明,性激素异常的内分泌性阳痿发生率为16.1%,另有人对410例和271例阳痿观察,内分泌性阳痿分别占1.48%和5.1%。发病率不高,但治疗药物不少,在即将出版的《实用中成药大全》一书中,治疗阳痿药物有32种,均为补肾药,且以补肾阳为主。有人统计古今文献,治疗阳痿处方324首,补肾占56.48%。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保健品,也是以补肾壮阳为主。既然绝大多数患者并非性激素缺乏所致,那么,也就难怪这些人吃了药后抱怨无效了。
“在人们的印象中,好像肾虚是男人的专利,女子不存在肾虚一样。”李海松说:“在女性的一生中,各个阶段均可出现肾虚,幼儿期肾虚可发育迟缓;青春期肾虚可初潮延迟,月经稀少;成年期则不孕不育、性欲淡漠,提前绝经;更年期易发生骨质疏松、心脏病变等。因此,女性肾虚也应调补,但由于以上这些变化并非单由肾虚引起,故是否需要补肾应听从医生指导。”
目前社会上乱用补肾之品的现状已造成一些不良后果。不少患者出现了腰痛、性功能减退以及加重原有病情、增加新的病变等问题。比如,临床上经常可见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原属湿热淤血证,因性功能减退而乱用补肾壮阳之品,结果不仅加重炎症,还使精液质量下降,加重阳痿、导致不育;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乱用补肾壮阳之品后,使血压、血糖升高,变证丛生,病情恶化……针对这些弊端,李曰庆、李海松两位男性病专家大声疾呼:“滥用补肾之品的现象必须制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