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成药有讲究
感冒类中成药
感冒类中成药有板蓝根、感冒清热冲剂等。中医一般把感冒分为风热、风寒两种,而常用的感冒药也分为寒性、热性。用反了,不但对治疗没帮助,还会加重病情。比如感冒软胶囊是治疗风寒感冒的,具有解表清热的功能,但如果因风热感冒而服用,就会加重病情。
祛火类中成药
祛火类中成药有黄连上清丸等。“上火”是我们常遇到的小毛病,不少人都喜欢吃中成药调理,只要一牙疼、出现上火的症状就买来黄连上清丸吃,一些女性更是利用它的泄泻作用来通便减肥。
但需要注意的是,黄连上清丸等清热解毒产品,都属苦寒药,中医辨证适用于实火上攻的症状,如果患者是由虚火或者心火引起的上火,那么服用这些药物就会导致身体更加亏虚,症状更明显。此外,服用此类药后往往会“泻”,耗损胃气,导致脾胃虚弱。
补益类中成药
补益类中成药有乌鸡白凤丸、六味地黄丸等。大家在补之前要先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补,体质较强者就不宜补。只有清楚自己的体质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补益药。
只要肾亏就吃“六味地黄丸”的现象比比皆是,不少人将它视为“补肾秘方”长期食用,但却感觉越补越虚,不仅原有的症状加重了,甚至还补出了胃肠不适的毛病。到医院“投诉”六味地黄丸的患者,多数是自己滥用造成的。
服用中成药的正确方法
(1)严格按量服用
中成药治病,药量有一定的灵活性,有时不易准确掌握。由于中医师处方时,对中成药的每次药量往往不专门注明,故在具体使用时,病人首先应看清药品标签或说明书。有时,中成药小粒丸剂的说明书上写着每次服多少多少克,而又不标明多少粒药为多少克,这常常会给病人带来困惑。遇此情况时,病人不可怕麻烦,应向药师问明换算方法或每次服药粒数(不要问医生,因非其本职,否则可能误服),中药不是绝对无毒的,有些药性峻烈的药,多服是会伤身体的。故而,不仅对中成药的服药量须认真对待,而且对有关药物的禁忌症也丝毫马虎不得,用药前必须详阅药品说明书,以排除禁忌症。遇小儿或年老体虚者,凡药性猛烈的成药还须减量慎用。
(2)注意服药时间
根据古医籍规定,中药服用时间的选择,应按“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的原则进行。对于特殊服药时间规定的中成药,通常宜选在饭前或空腹时服。因为大多数食物可对中药的吸收产生干扰,故而饭前服药有利于药物吸收和药效发挥。对于慢性病需长期服药者,宜养成定时服药的习惯,而对治疗特定病症的成药则无须强调空腹或服药定时,如治冠心病的苏合香丸、治胃痛的胃乐片等,均可随时服用;安神药则安排在睡前服为最适宜。
(3)注意服药方法
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也有讲究。中成药中常见剂型之一大粒丸剂,常常给服药者带来不便,初次使用该剂型者往往不知该怎样吞服才好。要知道,任何一口将其吞下的企图都是应当严格禁止的,因为这有可能造成药丸卡在喉咙里上下不得,甚至引起心律紊乱等严重后果。正确的服法是用清洁的小刀将药丸切成小粒,而后分几次用温开水送服;对于出厂不久、质地较软的大粒丸剂,可用清洗过的手直接将其分裂搓制成小丸服下。一颗大丸通常至少分成20粒以上的小丸、分2-3次吞下较为合理,否则同样会引起噎阻。生活中,有些人在服大粒丸剂时,爱将药丸嚼食,这其实不宜提倡。因为虽然多数药丸因在制作中加入了蜂蜜而带甜味,但不少丸药仍带有浓厚的中药异味。嚼服者一旦因药丸异味而引起恶心反应,往往来不及咽下口中稠厚的药浆而会引起呕吐,这可就事与愿违了。如果为了加快药物吸收、加速药效产生,则方便的做法是取少许温水将药丸捣调成稀糊状后,用温开水送服。
(4)注意服药反应
随着中成药的广泛应用,更多的不良反应必须会越来越多见,服用中成药者应对此有所警惕。凡服药后出现皮疹、瘙痒、发热等过敏反应者,均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诊治。凡有过服用某种中药而致过敏史者,还须牢记以后再不可使用该药。
- 上一篇:使用正确的服药姿势可以提高药效
- 下一篇:肩周炎怎么治疗 推荐5款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