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目前已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红颜杀手”,最近几年来相继有女性名人因乳腺癌离世更是让很多女性对这一疾病感到害怕,甚至有的人到了杯弓蛇影,自己吓自己的程度。有的人说口服避孕药会导致乳腺癌发生,因此选择不吃避孕药,但这样的想法真的正确吗?关于乳腺癌还存在哪些误区,影响我们对它的正确认识呢?
避孕药有致乳腺癌风险?
一项统计分析发现,50岁以下的女性患乳腺癌,可能跟她们近期内服用避孕药有关。但研究人员强调,对于大多数年轻女性来说,相对于避孕药会导致乳腺癌的风险,它在降低其他癌症风险方面的作用更不应该被忽视。
避孕药中所含高剂量的雌激素或黄体酮(孕激素),与癌症发病风险增加关系密切。在一年内使用高剂量雌激素的配方,合成黄体酮和特定三相口服避孕药,增加了患乳腺癌的风险。而其他配方,包括低剂量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似乎并未与风险升高有关。使用高雌激素或高合成黄体酮避孕药,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没有服药女性的2.6倍,而使用炔诺酮、黄体酮和三相避孕药,其风险更是高达3.1倍。总的来说,激素依赖性肿瘤的风险略高于其他类型的肿瘤。
但是避孕药在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中,其激素含量已经下降到只有原来的10%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激素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事实上,现在避孕药的配方已经改变——大多数含有剂量较低的可致乳癌的激素成分。该研究也表明,妇女在停用避孕药后,患癌的风险恢复到十年前。一些研究显示,患癌的风险可能取决于生活的种族或年龄段,如非洲裔美国人和45岁后服用避孕药的妇女的患癌风险稍高。
注意乳腺癌误区
误区一:“啊,我摸到乳房内有一个肿块,我肯定得了乳腺癌!”
其实,许多乳房肿块是良性的。之前有项调查显示:40岁以下有乳腺肿块的女性患者,对她们进行活组织切片检查,90%的结果都是良性的。
因为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女性在生理周期之前或生理周期期间,经常会出现乳房胀痛或摸到乳房肿块,只要生理周期结束之后发现肿块已经消失,就表明并无大碍。
误区二:长期服用激素药和患乳腺癌没有关系
要高度警惕因此诱发乳腺癌的可能,建议在生产第一胎前或有乳腺癌家族史者的女性,都不要口服避孕药。
误区三:男性怎么可能得乳腺癌
有乳腺就可能患乳腺癌,乳腺癌是由于乳房细胞内出现恶性的肿瘤组织所致,男性也有乳腺组织,所以同样有可能得乳腺癌。
男性乳房没有小叶及腺泡的发育,因此乳房比女性小得多。但是,正因为男性的乳腺组织较薄弱,一旦发生乳腺肿瘤,很容易向四周扩散,无需太长时间,肿瘤细胞就能扩散到乳房的皮肤和肌肉组织,因此,男性乳腺癌患者往往在初次就诊时就已是疾病晚期。
所以,男性在日常生活中要高度警惕乳房异物。如果男性在平时发现乳房出现局部疼痛和压痛现象,发现边界不清的无痛性肿块,乳头向内凹陷,或有分泌物时,应立即到医院的乳腺专科进行相关咨询与检查。
误区四:“我又没到更年期,乳腺癌和我怎么也搭不上边!”
许多年纪轻的女同胞认为乳腺癌是中老年妇女的“专利”,所以平时并不关心乳房健康。然而我国例行体检和抽样调查发现: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20~30岁的年轻女性中,约有50%的人患有乳腺增生。虽然乳腺增生并不是乳腺癌,但如果任其进一步发展,就极有可能癌变。
误区五:“我家没有人得过乳腺癌,我以后肯定也不会得!”
近期的研究表明:尽管没有家族史,不及时防治仍有可能患上乳腺癌。刘薇主任说,家族病史并不是乳腺癌的主要病因,没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及缺乏正确的预防意识才是导致乳腺癌的根本原因。
误区六:自我检查时,没有发现乳房内有肿块,因此觉得自己肯定没有得乳腺癌
乳房肿块并不是乳腺癌的唯一症状,许多病人的早期症状只是乳房的对称性改变,如皮肤变厚、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变、乳房有分泌物、溢水或溢血等。
可是,有些患者甚至没有任何典型症状,也没有感到周身不适。医生仔细检查时,仅仅发现这些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肿大。这无疑增加了乳腺癌的漏诊几率。
- 上一篇:女人乳头出水怎么回事 或是7种疾病造成
- 下一篇:急性乳腺炎初期能按摩吗 有没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