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有湿气,会让人感到困倦、四肢沉重、没有食欲,很多人认为出汗可以排湿气,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怎么判断体内有湿气、祛湿吃什么好?看看下面文章的介绍。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寒、热都好办,寒则温之,热则寒之;有风咱就驱风,有燥咱就润燥,有暑咱就清暑。用燥湿的方法,十有八九会伤了津液,湿邪还是除不去,所以中医里除了燥湿,还有利湿、化湿、渗湿等对付湿邪的方法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湿气比较重引起的现象: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支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舌头甚至黄中带腻出现肠胃炎现象。
引起湿气的原因:脾虚,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滑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此外,现在生活的少动、饮食不节制及压力,也会造成湿留体。
如何判断我们体内是否有湿气呢?
我们可以从头到脚这样来看。如果夏天老觉得头沉沉的,累累的,像洗完澡裹一个大湿毛巾在头上,昏昏沉沉的,“头重如裹”,这是一种湿重的表现;又比如说眼皮肿,颜面浮肿,舌质厚腻;再比如说总是倦怠乏力,身体沉重,老想睡觉,不想吃,吃完了以后还拉,大便还稀软,或者不成形,解得不痛快,所谓大便不畅,这都是脾虚的表现;还有下肢的肿,也是一种湿的表现。
最核心的表现在什么呢?比如经常会有一些食少纳呆不想吃饭,大便溏软,或者不消化的食物都可能出现,脾虚症状就有了。我们讲脾主运化,输布到全身,这时候相当于一颗米加上水以后,放在这儿再多时间,用再多水也不会成为米饭。只有加上热,给它煮成了粥,或者米饭,这样才能熟。而脾胃功能差、脾阳不足的时候,如同这一锅饭火候不够,生米永远蒸不成熟饭。脾阳虚时,大便总不成形,拉不消化的食物,甚至有菜叶,怎么吃的怎么拉出来,这个时候说明脾虚了,要格外注意。夏天往往食欲差一些,不像冬天老想吃,夏天本身外界又热,消化功能又弱,这个时候脾虚要格外小心,及早的注意。
哪类人群特别容易被湿邪所困?
比如肥胖的人,往往是长期爱吃油腻、甜食、肉食,容易化生痰浊,代谢不了,在体内堆积。中医讲湿热是痰积的,这种人能真正咳出有形的痰,有时候是无形的痰。这个时候往往还是糖尿病早期的表现。肥胖是万恶之源,是导致很多病的源头,早期的话要及早地遏制住肥胖,对以后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会有好处的。所以肥胖的人要特别注意健脾利湿,少吃多动,能量还得够。
再有一个是脾虚的人,这个脾虚分为脾气不足和脾阳虚,脾阳虚在脾气不足的情况下还增加了怕冷。有些人夏天绝对不敢开空调,不敢开风扇,就是气不足,而且是阳气不足。气不足可能爱出汗,除了说话声音低,有气无力的的表现之外还加上一个怕冷。所以脾阳不足、脾气虚要格外注意,尽量别等到湿邪困脾,又导致大便稀溏再治,要及早用健脾的方法。我们知道茯苓饼,这是一个小吃,茯苓还可以加上陈皮煮水喝,也可以健脾,还有藿香、佩兰,摆在床头也有避暑湿、祛秽浊的作用。
有人说多出汗可以排湿气,这种说法对吗?
出汗的过程要散热,如果出大量的汗还会丢失很多电解质,这个时候可不一定排湿气了。汗水阴液,对于湿有一定利的作用,但是体内的湿还仍然存在,那是因为脾虚造成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健脾利湿的方法,增加脾的运化功能,把水谷输布到全身,重新利用。
而单纯的出汗,不完全是中医讲的利湿的概念,大量的出汗是不利的,如果再不能及时补充,更加不利,这样是不好的。
健脾祛湿吃什么?
健脾的食物有: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小米、莲子、苋实、猪肚、鸭、鹌鹑等。
祛湿的食物有:鲤鱼、赤小豆(红豆)、金针菜、莴苣、薏米、扁豆、冬瓜等。
健脾祛湿食谱推荐:茯苓粥
取粳米100克,淘净;粳米100克、茯苓粉20克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调至武火将水烧沸,水开后转用文火熬至糜烂,然后加入盐、生姜粒若干,搅匀即成。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根据口味可加入红糖。长期食用可起到利水渗温、健脾祛湿的功效,对于慢性肝炎也有一定的疗效。
- 上一篇:吃什么水果对肝脏好
- 下一篇:脾胃虚弱怎么调理 中医教你调脾胃